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艺术美学——中国艺术通识名师精品课

書城自編碼: 345871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绘画
作者: 陈岸瑛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8614187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3.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工作:从平凡到非凡(原书第5版)  [英]理查德·泰普勒 陶尚芸 译
《 工作:从平凡到非凡(原书第5版) [英]理查德·泰普勒 陶尚芸 译 》

售價:HK$ 70.8
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论衡系列)
《 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论衡系列) 》

售價:HK$ 69.6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售價:HK$ 83.8
环艺设计手绘 景观 室内马克笔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环艺设计手绘 景观 室内马克笔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售價:HK$ 95.8
明清与李朝时代
《 明清与李朝时代 》

售價:HK$ 81.6
商业人像摄影
《 商业人像摄影 》

售價:HK$ 95.8
抗争表演
《 抗争表演 》

售價:HK$ 74.4
咏春八斩刀
《 咏春八斩刀 》

售價:HK$ 83.8

 

編輯推薦:
1)梳理、总结和重新评价流传至今的艺术观念和美学理论
2)直面艺术中的问题,回应艺术中的争论
3)在艺术与美学的融合中启发不一样的哲学思考
內容簡介:
艺术和美,向来是一对难分难解的概念,作者希望能站在哲学高度为这对概念作出一番启发性的阐释。本书以影响艺术史、艺术批评史发展的中西方美学文著为资料来源,结合当代问题和前沿研究成果,对基本概念、经典理论进行重述,形成一套对理解艺术行之有效的哲学知识系统;同时,也对相关的常识和知识点进行了介绍,辅以推荐的阅读书目,帮助广大艺术爱好者学习和了解艺术美学。
關於作者:
陈岸瑛,男,1973年生于武汉,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2006-2007年,苏黎世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系主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副所长,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装饰》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理论,美学,当代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与相关文化产业。著有《艺术概论》《工艺当随时代传统工艺振 兴案例研究》和《新乌托邦主义》等,翻译《寻常物的嬗变》(阿瑟丹托著)和《影响我们时代的100位新锐艺术家》(弗朗西斯卡加文著)等。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 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入选清华大学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二作者),2018年荣获文化和旅游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目錄
序言 003
前言 007
第一章
美学概述 013
第一节 016
美学的诞生
第二节 020
反美学思潮
第三节 025
美学传入中国
第四节 028
意境说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039
第一节 042
艺术起源问题
第二节 046
艺术与技艺的分离
第三节 052
齐白石:艺术家与工匠分离的中国案例
第四节 054
现代艺术体制
第三章
美与趣味 061
第一节 064
什么是美与美是什么
第二节 068
美的日常语言分析第三节 074
美与自然
第四节 080
内感官与优雅的想象力
第五节 083
趣味与判断
第六节 087
低俗趣味
第四章
艺术与审美 093
第一节 095
审美无关利害
第二节 099
审美态度
第三节 105
审美体验
第四节 111
审美与实用
第五章
艺术与再现 121
第一节 124
摹仿论
第二节 127
反映论与典型论
第三节 131
再现与想象
第四节 136
艺术与错觉
第五节 140
题材与主题
第六章
艺术与形式 147
第一节 150
表现论美学
第二节 158
符号论美学
第三节 163
形式主义艺术理论
第四节 168
美在形式与美在生活
第五节 181
美的形式与历史的形式
第七章
艺术与观念 197
第一节 200
当代艺术的观念性
第二节 205
观念性与非物质性
第三节 215
当代艺术的社会性
第四节 218
视觉表征与社会认知
第五节 226
作为话语与观念系统的艺术
参考文献 231
后记 239
內容試閱
【序言】:在这一变化特别驳杂而又迅捷的时代里,人们常常可以感受到一种暗中涌动着的物质主义的迷茫情结,因而,对于走向诗与远方的艺术的存在,有些人就有了一种莫名的、不自觉的隔阂、疏离甚或回避。不过,这并非不可改变。当我们频频自觉地接触艺术本身后,它就不再是外烁的,而可能逐渐内化为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真正走向诗与远方。
当然,我们需要亲验的应当是赋予我们以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的艺术杰作。否则,也有可能徘徊在艺术精神之外的地方。尤其是如今形形色色借娱乐至上或惟新为名行世的艺术,可能常常红极一时,但是,却并非都是值得称道的,其中有太多浅薄、低俗、反智和无的放矢的东西,与真正的艺术旨归其实相去甚远。它们既不可能久久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也不会在艺术史上激起任何有影响力的涟漪。倒是如果不予清理、修正或抵制,一时或会让人铸成无可救药的蹩脚趣味,即当年德国哲人黑格尔所谓的癖性。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说过一句非常值得反复思考的经验之谈:要了解但丁,我们就必须把自己提升到但丁的水平无疑,只有在最高艺术的熏陶中,才能养成纯正而又高雅的趣味和眼光,同时实现自身精神的真正提升。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要亲近经典艺术以及具有深刻意义的杰作的根本原因。
因而,何谓经典和杰作,如何接近与理悟经典和杰作,并以此为真实的参照和范本去实现新的创造高度这类问题显然还是一种思之弥新的课题。尤其是在中国经济正迅速崛起,面向国际社会大家庭或人类命运共同体,日渐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大国、强国的当下,怎样的文化气度和艺术格局才与之相称或相得益彰,就成了一个特别现实的课题。回望曾经的汉唐开放气象和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度,再想想如今泱泱十几亿人对世界应该有怎样的卓越贡献,我们就不能不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担当。
最为理想的,当然就是艺术与生活的和谐融合,这是我们应该为之不懈追求的方向!在伟大的艺术面前,俄罗斯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坦承,自己愿意成为美的奴隶,因为美可以拯救世界!另一位俄罗斯大作家屠格涅夫在德国柏林终于亲睹古希腊的雕塑时,曾经由衷地感慨:我多么幸运,我没有在饱享此番眼福之前死去,我看到了所有的一切!让艺术,尤其是美的艺术,成为我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最美好不过的。与此同时,也并非所有人都需亲手创造艺术。除了成为艺术家的那极小一部分人之外,更多的人,无论是从事与艺术相关行业的人(如教育者、博物馆从业人员、文化行政管理人员等),还是从事与艺术相关甚少的职业的人(这应该是为数更为众多的人群),都是要以享受艺术为旨归的。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浅尝辄止、附会风雅而已,而是有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水准,增加有关艺术的理论、历史知识,提升用文字加以深刻阐述的能力。只有这样,那些能够激赏伟大艺术的人才会成为推动艺术创造的受众,让艺术家协力缔造新的期待视野!与此同时,正是在人们一次次地穿行在伟大艺术的时间长廊里并得到沦肌浃髓的高峰体验时,文化和艺术的创造力才可以获得滋养和激发。所以,归根结底,与伟大艺术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是一种有意义的、令人心仪的境界。
我们相信,无论是艺术院校中的莘莘学子,抑或是会对艺术念兹在兹的普通读者,都可以从艺术(尤其是伟大的艺术)中得到滋润心灵的雨露,尤其是在有一套相对系统的丛书予以导引的情况下,就能事半功倍。
这套丛书的推出正是基于以上的出发点。首先,丛书的内容范围涉及艺术美学、艺术概论、美术心理学、中国美术简史、外国美术简史、中国画论导读、外国画论导读、美术鉴赏、中国书法艺术鉴赏、中国书画鉴赏以及美术专业论文写作等。这是关于艺术的一个颇为基本的知识系统,基于此,读者可以进一步深化,并延伸到艺术的诸多其他方面。其次,它力图融入国内外最新的学术成果,以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再次,它体例上则尽可能脉络清晰,语言尽量精练。这样,把读者的期待放在首位,就会拉近本套丛书与读者的距离。相信作者们的良苦用心会获得读者或多或少的共鸣。
艺术,自然是一个开放的大话题。我们这套丛书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是为序。
丁 宁
2017 年 8 月 9 日深夜写于爱丁堡大学
【前言】:本书共分为七章三十三节,站在哲学的高度上,从不同的角度对流传至今的艺术观念和美学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和重新评价。第一章和第二章对美学和美术在西方的产生以及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一番思想史和社会史的考察。第三章至第六章围绕美学的基础概念、基本观点、争点和难点进行评述,形成了一套带有新意的艺术解释和评价体系。第七章面对当代艺术实践和艺术史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展开了一番哲学思考,并试图构建一个融贯古今的艺术美学体系。
在现代社会产生之前,艺术往往从属于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满足现实的社会需求并作用于实际生活。文艺复兴以来,随着一部分工匠地位的提升,艺术逐渐从带有生产劳动性质的技艺中分离,成为一种被欣赏的对象。这一过程,在中国发生得更早,随着文人阶层的形成,一种有别于工匠艺术的文人艺术开始萌芽,到唐宋时期臻于成熟。中国的文论、书论、画论,与18世纪形成的西方美学具有高度的可比性。在某种意义上,它们都是美的艺术的上层建筑。
中西方占主流地位的美学,都假定艺术是独立自主的。但是,还有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具有从属性的,艺术的价值要从外部来加以衡量。从柏拉图到黑格尔、托尔斯泰、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他们均站在外部来看待艺术、评价艺术。艺术自律论和他律论的对立和斗争,构成了本书的一条隐线。本书在不同的章节对这些争论进行了回应,甚至一直延伸到对当代艺术的讨论中去。这些讨论,多数围绕审美实用艺术生活作品世界等概念展开。除此之外,本书还试图从题材媒材主题形式和内容等不起眼的基层概念入手,澄清关于艺术的常见误解,并对艺术的分类和评价体系进行重构。
书中的内容来自作者长达17年的美学和艺术理论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的积累,大部分经过了课堂教学和讨论的检验,也有一部分内容有过书面发表。本书在每一章的开头附有总括性的简介,每一章的结尾附有推荐阅读书目,相关参考书可以在注释中找到。这些参考书有些是美学史或资料汇编性质的,有些是艰涩难懂的哲学著作,还有一些是具有较高可读性的读物,本书的使用者可以各取所需。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艺术的认识和评价,离不开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常识。只有多看展览、多读作品,才能更好地把握本书中讨论的那些高度理论化的话题。
陈岸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