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点燃孩子的内驱力:北大父母的能量型培养法

書城自編碼: 365010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者: 谢远雁 喻天鸿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67944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零基础玩转Stable Diffusion
《 零基础玩转Stable Diffusion 》

售價:HK$ 119.8
谷歌人不疲倦的工作术:揭秘谷歌颠覆式工作法,重新构建人生效能体系
《 谷歌人不疲倦的工作术:揭秘谷歌颠覆式工作法,重新构建人生效能体系 》

售價:HK$ 54.0
糖的暗黑历史
《 糖的暗黑历史 》

售價:HK$ 70.8
鸣沙丛书·原道:章太炎与两洋三语的思想世界(1851~1911)
《 鸣沙丛书·原道:章太炎与两洋三语的思想世界(1851~1911) 》

售價:HK$ 189.6
寒柳:柳如是传
《 寒柳:柳如是传 》

售價:HK$ 82.8
罗大伦解读《伤寒论》(17个经典方剂,60+医案详解,从病案到医方,讲透中医的智慧)
《 罗大伦解读《伤寒论》(17个经典方剂,60+医案详解,从病案到医方,讲透中医的智慧) 》

售價:HK$ 78.0
进化战略家
《 进化战略家 》

售價:HK$ 82.8
瑜伽新史:从古印度到现代西方
《 瑜伽新史:从古印度到现代西方 》

售價:HK$ 153.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7.2
《 教养力:给父母的12条顺势养育法则 》
+

HK$ 70.3
《 养育的109条黄金法则 》
+

HK$ 72.5
《 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力 》
+

HK$ 68.6
《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
+

HK$ 89.8
《 父母的格局(新版) 》
+

HK$ 97.4
《 不急不催 轻松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
編輯推薦:
20位北大父母分享 30多个孩子成长个案北大前副校长吴志攀,北大教授、前总教务长吴宝科,新东方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创始人、终身名誉校长罗佩明、字节跳动副总裁张宇、科幻雨果奖得主、童行学院创始人及CEO郝景芳等联袂推荐望子成龙,不如望子成人! 有了内驱力,成长不焦虑!
4.阳光 健康 独立 乐观 北大 哈佛 耶鲁 麻省理工
內容簡介:
20位北大父母分享 30多个孩子成长个案
望子成龙,不如望子成人! 有了内驱力,成长不焦虑!
本书作者大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大学子,目前分别定居在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他们的孩子成长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或在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到高中)求学,或就读于北京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南加州大学、杜克大学、纽约大学等著名学府,或已毕业于世界名校开始人生新阶段。文化背景的差异,制度体系的差异,让不同国家在教育实践上形成了不同的特色。作者们结合孩子所在地的教育模式,分享各不相同的成长故事,呈现出或中国特色、或融会欧美理念的不同色彩,展现了东西方文化和育儿观念的差异和碰撞,打开一扇了解世界各地教育的窗口,可以让读者领略全球多个国家的不同教育思维,为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本书中的父母当年都是妥妥的“学霸”,但是,在培养子女的过程中, 他们放下了“望子成龙”的期待,回归到生命和成长的本质,望子成“人”。 他们不焦虑于如何让孩子成为“学霸”考入名校,而是注重如何使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康、心灵自由的人。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引领孩子做好生涯规划,陪伴孩子不断开启发现自我的旅程,探索追寻未来目标和方向,点燃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就是有别于“学霸型培养法”的“能量型培养法”。
關於作者:
谢远雁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曾是广告传媒及金融保险行业资深职业经理人,被誉为整合市场营销专家及品牌推手,善良有爱的持续公益践行者。曾陪同丈夫在哈佛大学留学及陪伴儿子在美国波士顿就读高中,切身感悟东西方教育观念,成功引领儿子找到内驱力和幸福力,开启全面开挂健康成长模式。希望将中西合璧育儿智慧分享给家长们,并为中小学生的生涯规划和素质教育提供指引。同时,与热心公益和教育事业的全球爱心人士发起“有斯公益”,为全球青少年搭建公益创新平台,提供公益行动和社会活动的规划指导和资源支持。

喻天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经济学学士。曾多年担任世界500强公司营销管理高管,拥有20年 消费品及互联网行业管理及咨询经验。 2018年参与编写《中国妈妈蓝皮书》, 2019年创办创拓未来研学机构,为青少年提供研学项目、线上课程及相关服务,同时也在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企管营销相关课程,回报母校。
內容試閱


吴志攀

这是一本几位校友记录自己孩子成长的书,也是一本有趣的读物。
国内已经开启个人日记、孩子成长记录、家族史整理的时代,今后类似这样的个性化的书籍还会更多。要研究中国家庭在过去几十年的变化情况的话,这本由校友真实记录孩子的书,一定是一种宝贵资料。
过去大众流行书籍很多,主题宏大的书也很多,写作雷同的书也不少。但是现在书籍的种类更加多样化了,一些个性化的书籍正在多起来。我现在要说的是,孩子成长记录的结集出版,配上孩子的照片,
让喜欢孩子的人看着这些可爱的小脸,就有喜感,就会想起“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老话来。
在阅读这本书的电子版书稿时,还让我想起,早在很多年前,我在北京见到过一些中国话讲得非常流利的外国孩子。这些孩子们的家长大多是外国驻华使节和来华专家及外教。这些外国的家长来北京工作时,便把小孩也带到北京,送到北京的幼儿园或小学,让他们的小孩与北京孩子在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过了几年之后,这些外国小孩几乎都会讲一口北京话。我当时就感觉,这些外国家长为孩子创造了多么好的语言学习条件啊。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一边玩,一边就把汉语学会了。当这些孩子回国读大学时,再学一两门外语,等他们大学毕业时,就可以说三门甚至更多门外语了。他们在语言方面的优势,是我一辈子都没有的。
许多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除母语外,还要求会讲英语、法语或西班牙语。美国一些大学读国际政治类学科的博士,也要求要使用三种语言的资料,进行三个国家的实地调研工作,才能写论文。这些要求,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人而言,真是太难了。但是现在的情况今非昔比了,比我晚几届的研究生,外语条件太好了。再看看这本校友记录的孩子们的成长故事,就可以知道,等这群孩子成长起来,他们的语言条件会更好,他们的价值观也更多元,眼界也更开阔,他们的朋友遍天下。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在我小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不要说出国读书,就连读书的小学也停课搞运动了。搞运动一搞就是许多年。后来我随家庭上山下乡,再后来我进工厂做工。1978 年恢复高考第二年我才考上大学。我读大学一年级时的年龄,要比后来正常大学生毕业时的年龄还要大。我现在拥有的这些知识,主要是国内受的教育。我对于国际事务的看法,也是基于国内的观点来看待的。后来学校提供机会,让我出国进修,我才知道外国的价值观不一样,我与他们也争论过,但是不妨碍我与他们成为朋友。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吧。
后来出国留学的机会就更多了,许多校友都曾留学过,也有一些同学和校友毕业后留在外国工作,他们当中有些是为了陪孩子才留在外国的。因为外国中学和大学的入学方式与国内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外国的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有他们的优点,也有缺点。我们的教育也是一样,也有优缺点的。因此这些校友可以选择在哪里完成孩子们的教育。过去我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这些校友为孩子的选择与这句老话不谋而合。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人的家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来成长起来的 80 后、90 后、00 后和后来更晚出生的孩子们,各代的人有各自的成长史,即便是同一代际的人,也有不同的成长史。老校长胡适先生当年写“个人自述”时说,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在 40 岁左右的时候,写出个人自传,而不是等到老了,记忆模糊,手也写不动的时候才开始写。老校长就是 40 岁写自传的,那时写作正值年轻力壮,笔力很足,写出来的文字也很有看相。写这本书的多位校友,虽然没有写自传,但给孩子们写出了成长史。这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更是关注孩子胜过关注自己的表现。我
感谢花费心血写作的校友们,他们的孩子也会感谢父母的。
是为序。
2020 年 3 月 16 日

(作者为北京大学前常务副校长)




编后记
做懂孩子、教方法、立榜样的好父母

四年前,儿子决定到美国就读高中,我辞去了外资保险公司市场总监的职务,开始规划儿子的美高留学之路,并频繁往返于中美两国。
在陪伴儿子的过程中,切身感悟东西方教育观念,引领儿子找到了内驱力和幸福力,见证了儿子脱胎换骨的蜕变与成长,于是对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将中西合璧育儿智慧分享给家长们,并为中小学生的生涯规划和素质教育提供指引,致力于从金融保险行业资深职业经理人跨界转型为有情怀的教育从业者。
今年年初,趁着春节前后的空当时间,我从上海来到美国波士顿看望儿子,原计划二月份就回国,没想到新冠疫情爆发,回国计划受阻,不得不延期在美国逗留至今。
滞留在美国期间,有了更多闲暇时间,我牵头主编了这本书,邀约了全球各地 20 位北大校友撰稿,分享他们的育儿心得,讲述 30 多个孩子各不相同的成长故事,其中有一路走来的有趣经历和收获,也有迷惘、烦恼、困惑、挫折,更有超越困难、不断砥砺成长、全面发展的心路历程,展示了殊途同归的成长途径和育儿理念:点燃孩子的内驱力!本书中的父母当年都是妥妥的“学霸”,但是,在培养子女的过程中, 他们放下了“望子成龙”的期待,回归到生命和成长的本质,望子成“人”。 他们不焦虑于如何让孩子成为“学霸”考入名校,而是注重如何使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康、心灵自由的人。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引领孩子做好生涯规划,陪伴孩子不断开启发现自我的旅程,探索追寻未来目标和方向,点燃孩子
的内驱力,让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就是有别于“学霸型培养法”的“能量型培养法”。
学霸型培养法的培养路径是成为学霸——考入名校——找到好工作——五子登科——获得成功。这样的成功定义比较单一,与农耕社会的金榜题名无甚差异……更不用说,应试教育让孩子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习题集,在无穷无尽的刷题中丧失了学习热情,厌学甚至厌世,不少人成为“高分低能的生活巨婴”,考入大学后就迷失了方向,毕业即失业。而“能量型培养法”重视人的成长,看重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给孩子们机会去发掘兴趣爱好,明确个人追求,点燃孩子的内驱力,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做好的自己,然后引领和服务他人,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从中实现个人价值和使命。据网上检索,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它是个体在环境和自我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驱动效应的,给个体以积极暗示的生物信号。作者们深信,通过激发孩子们的内驱力和内动力来实现子女的自我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根本。正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创造“教育”的英文单词“Education”(是三个词根的拼写,前面那个“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导,“tion”是名词,引导出来)所示意的, 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苏格拉底还有一句名言,“教育是把火炬点燃,而不是把容器灌满。”相信本书能够为当下的父母提供不一样的育儿视角,读者可以此书为镜,对照自己
教育孩子的状况,从中得到共鸣和启迪。
综观作者们的文章,可以把其中渗透的育儿理念,也就是点燃孩子内驱力的诱因, 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无条件的爱。 感恩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好的礼物,陪伴并见证孩子的生命成长,也是父母完备自己生命的过程。这种爱不是溺爱,而是对孩子的精心陪伴和悉心引导,坚持一起学习,共同成长的动力;2) 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父母不是孩子的前传,孩子也不是父母的续篇,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父母不把孩子作为私有物和附属物,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也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孩子的人生,去代替他们思想和灵魂的形成,而是去引领孩子探索和追寻自身的生命成长和梦想,成为好的自己;
3) 倾听孩子的内心,挖掘孩子的潜能。 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学术、人文、艺术、体育等各个领域广泛涉猎并不断尝试,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来寻找到孩子真正的天分和热情所在,再提供各种支持,帮助孩子放大他的优点和长板,把兴趣慢慢演变并叠加成能力,帮助孩子找到荣誉感和价值感,从而激发出他的愿景和抱负;
4)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相信孩子有无限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把孩子和别人简单比较,不苛求孩子样样好,为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并且时时给予孩子正向反馈和鼓舞,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期待,更加自信从容,并激发无穷的内在动力;5)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恒毅力”。 让孩子认识到,成功的人不是聪明的人,而是有自觉性和恒毅力的人,所谓勤能补拙,后天的勤奋和毅力比天分更重要,同时通过各种体育运动磨砺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自律坚韧、不屈不挠的品质;
6)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并创造更多机会,让孩子走出校园,参加各种研学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和感知,体验各地各国的文化差异,丰富孩子的思维、见识以及精神,领略世界的精彩,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兴趣,对生存的认知,对世界的达观;
7) 培养孩子快乐的能力,引领孩子寻找幸福力,帮助孩子消融逆境中的负面情绪。 当孩子面对竞争、压力、失败、挫折的时候,父母会支持和接纳孩子不优秀的那一面,告诉孩子要和每一次失败和挫折建立正向的联结,把这些经历看作是试错的过程,把失败和挫折转化成经验值,以便下一次做得更好 , 让孩子学会此生遇窘不慌,遇苦亦甜,在逆境下不抱怨,不悲观,不害怕,从内心找到支撑的力量,保有顽强的生命力,活出自己的精彩,带给周边的人更多美好。2020 年 12 月写于美国波士顿

不自信的胆小鬼
梓涵三岁时, 就读于上海市刘诗昆音乐幼儿园。 一天下午, 我突然接到园长的电话。
“梓涵妈妈, 你好! 我是幼儿园的园长, 刚刚到梓涵班级巡视, 和梓涵聊了几句, 想和你交流一下我发现的情况。”
“园长好, 有什么情况呢? ”
“刚刚我和梓涵交流, 发现他说话声音很小很轻, 而且眼睛始终不敢看着我, 胆子看上去很小。 你们是不是平时对孩子管教太严? ”
“是呀! 孩子爸爸从小就对他很严格, 总是说三岁看老, 希望孩子从小就听话, 懂规矩, 不能任性, 更不能惯着孩子。”
“原来是这样, 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励, 如果管教太严, 容易胆小,不自信。 希望你们能做些调整, 适当改变教育方式, 激发孩子的勇气和自信心。”
“谢谢园长的提醒, 我会和孩子爸爸反馈和交流的。”
放下电话, 我想起了在那之前带梓涵到妇幼保健院做的一次常规检查, 记得当时医生先是让梓涵用铅笔来画画, 梓涵下笔非常轻, 每一笔都是很细很细的, 在纸上轻描淡写。 接下来是搭积木, 积木搭了
三四层之后就倒塌了, 梓涵尝试了两次后, 就眼巴巴地看着我, 说什么也不肯再尝试了。 医生据此判断,
儿子胆小, 不自信, 不敢面对
失败。
园长和医生都有这样的判断和提醒, 让我不由得重视起来, 回想起儿子出生之后的几件事, 才意识到我们确实对孩子太过严苛了。
还记得儿子刚满月的时候, 因为公公婆婆签证被拒, 只有我和爱人两个人手忙脚乱照顾孩子。 我们没有任何经验, 完全照着一本育儿书来实践和操作。 书上说, 孩子满月之后可以尝试定时哺乳。 孩子爸爸就一本正经地和我商量, 必须严格控制哺乳时间, 每两个小时母乳喂养一次, 其间不能随意喂奶, 这也是从小给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不能娇惯和溺爱孩子。 但是, 儿子生下来就块头很大, 身高和体重都超过 90% 以上的孩子, 而且几乎每次喝母乳时都要便便, 所以经常是刚刚喝奶后不久又饿了, 一次次哭闹着要喝奶。 然而, 每次孩子爸爸都先看手表, 如果是两个小时以内, 坚决拦阻着不许我喂奶, 说孩子哭闹是正常的, 还能锻炼肺活量, 甚至还有一次把儿子单独关在厕所里, 任由孩子哭个不停。 实在没办法, 他就抱着哭闹的儿子去外面转悠, 或者带儿子开车兜风, 直到儿子累得睡着了才抱回家。 有一次儿子哭闹不停, 怎么哄都无济于事, 我们急得给医生打电话咨询, 医生远程做了问诊和判断, 排除了疾病的可能后, 让我给孩子喂一下奶,果然立竿见影。 从那以后, 我们不再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回复到按需哺乳的状态, 孩子就很少哭闹了。
梓涵一岁半的时候, 有一天不好好吃饭, 孩子爸爸非常生气, 吼了他几句, 把梓涵吓哭了, 怎么劝也还是哭个不停, 孩子爸爸就把梓涵关在一个房间里, 由着他哭闹。 过了几分钟, 我进门查看, 发现孩子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而且满脸红血丝, 看着很吓人。 我们赶紧带儿子去医院检查, 医生说是孩子哭闹的时候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等导致的皮肤变化, 能够自然消退, 但是建议我们以后避免让孩子长时间哭闹。
记得接到园长电话的那天晚上, 我和孩子爸爸回顾了这桩桩件件往事, 确实对孩子太过严苛, 不仅让孩子变得胆小和不自信, 而且也影响了他和爸爸的亲子关系, 那时儿子很怕爸爸, 总是要逃避和爸爸在一
起。 园长的提醒给了孩子爸爸很大的触动, 自那以后, 他注意改变教导方式, 不再一味严厉管教, 而是更多地陪伴孩子一起游戏, 一起玩耍,给孩子讲故事, 孩子犯错了也不再简单粗暴地责骂, 而是耐心讲道理,慢慢地, 儿子不再胆小怕输, 而是越来越阳光开朗, 自信勇敢。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 提到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孩子胆小的问题与爸爸妈妈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往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 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 处理过急, 造成孩子心理紧张, 缺失了自信和勇气。
生活中, 我们的确经常看到有父母出现如下的错误行为: 1) 恐吓孩子, 口口声声说孩子不听话就要报警, 让警察来把孩子带走; 2) 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 凡事包办, 过度保护孩子; 3) 给孩子贴上胆小害
羞等标签, 让孩子很容易接受消极的心理暗示; 4) 不和谐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容易在父母的争吵和对孩子的吼叫中埋下恐惧的阴影。
而我们都知道,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 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 父母的爱才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父母要多陪伴孩子一起游戏和游玩,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有足够的安全感。父母要多多鼓励孩子, 经常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和肯定, 哪怕孩子失败了, 家长也要赞许他们的勇气和努力。 同时也要学会适当放手让他们走出去多和社会接触, 自己去解决问题, 并从中收获自信和成就感。

100 分重要吗?
梓涵小时候, 我们对他的期望值很高, 自打他记事起, 就经常给他吹风, 希望他将来和爸爸妈妈一样, 成为学霸, 在班级里永远考名, 将来考入北大和哈佛。
梓涵上小学一年级的某天下午, 我接到班主任老师李青的电话,她说梓涵今天有个小测验, 没有考 100 分, 在班级里痛哭失声, 难以自抑, 引得全班同学都来安慰他。 李老师询问我, 是不是平时对孩子要求太高, 让孩子对自己有很高的期许, 经受不住失败和挫折。 她特别在电话中提醒我, 很多父母给孩子太大压力, 不注重孩子逆商的培养, 很容易出现孩子情绪失控的情况, 甚至可能会出现孩子厌学或者轻生的后果。 老师建议我们对这件事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孩子好好沟通, 做好心理建设和辅导。
放下电话不久, 孩子放学回家了, 我清晰地记得, 他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继续哭泣。 我趴在门缝上, 听见儿子一边哭一边自言自语, 我怎么这么笨, 为什么没有考 100 分? 我们推开门招呼儿子
吃饭, 他说不想吃, 吃不下, 显然还是陷在情绪里无法自拔。
我马上和孩子爸爸做了沟通, 反思我们的学霸型教育理念, 重新思考我们到底期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成为学霸考入名校是的道路吗? 还记得当时我先生调侃说, 现在事业有成的人都不是成绩好的人, 例如马云, 当年连续读三年才勉强被杭州师范学院降分录取。 我想起以前也看过一篇文章, 说有一个大数据调查, 发现在班级排名第 7 到第 17 名的人, 未来的成就会更高。 原因在于, 其实学霸可能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了, 而排名第 7 到第 17 的人, 他的资质和学习潜能并不比前面的人差, 只是他没有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学习上, 但是发展了其他的一些能力, 包括情商以及各种各样的兴趣爱
好, 而这些能力在未来踏入社会时更重要, 也更容易令人脱颖而出。
于是, 我们开始调整心态, 不再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学霸, 而是更注重他的人格健康和全面成长。 自那以后, 我们不再一味盯着梓涵的成绩了。 我们和儿子说, 只要他努力了, 每次进步一点点, 爸爸妈
妈就为他高兴。 我们也不再要求儿子上各种各样的课程辅导班, 而是鼓励他尝试各种兴趣爱好, 绘画、 钢琴、 游泳、 跆拳道、 足球、 篮球……只要儿子喜欢, 我们就为他创造条件去学习, 让他从小兴趣爱
好广泛, 阳光开朗。
后来, 儿子上初中后, 在一次考试中数学不及格, 我询问他是怎么回事, 儿子坦然地回答, 我反正不是后一名, 还有好多同学比我分数还低呢——心态好得很。 对比小学时, 真是判若两人呀! 在为儿
子的好心态欣慰的同时, 也让我不禁又想, 是不是我们矫枉过正了?
反思之后, 我马上和儿子做了沟通, 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让儿子立下阶段性目标, 找到问题所在, 不断进步。 所幸, 儿子资质不错, 潜力无限, 成绩很快就有了明显提高。
梓涵到美国读高中之后, 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找到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开启自我驱动全面开挂的成长模式。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也知道理性对待并且自我调整, 不再随意发泄情绪或者怨天尤人, 逆商不断提升, 这是后话了。
现实生活中, 常常看到身边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 的心态,心心念念“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时时焦虑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小就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 孩子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被占据用于上辅导班或者刷题, 然而效果却常常适得其反。 有的孩子在日复一日的刷题中丧失了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对学习产生厌倦, 还有的孩子被抹杀了个性和思想, 成了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和生活上的巨婴。 在这个过程中, 很多家长和孩子一直处于相爱相杀的境地中, 痛苦不堪!
记得之前看过易中天的一个采访, 直指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 句句切中要害。 在易中天看来, 我们的教育在某些方面丢掉了根本。 有的学校俨然工厂, 班级是车间, 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 只不过有的镀金, 有的镀铜, 有的压了塑料膜。 但指导思想和生产模式, 则是一样的。 目标, 是“望子成龙” ; 标准, 是“成王败寇” ; 方法, 是“死记硬背” ; 手段, 是“不断施压”, 还美其名曰
“压力即动力”。 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 是否善良, 是否健康, 是否快乐, 没有人去想。 易中天大声呼吁教育要回归根本, 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不要“望子成龙”, 而要“望子成人”。 易中天同时也提出了
他对教育的希望, “希望教育能让我们每个孩子, 社会能够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真正真实的人, 善良的人, 健康的人, 快乐的人”。
至今我一直非常感激, 梓涵小学时遇到了一位心里有爱、 眼里有光的启蒙老师——小学班主任李青老师, 受益良多。 我们也很庆幸,从孩子一年级时就调整了育儿观念, 相信孩子本来就是有无限思维潜能的, 所以一直抱着欣赏和鼓励的态度, 让孩子自由生长, 全面发展,让父母的目光追随着他的成长, 静待花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